知识体系
一. 工程建设资产行业
1.1 概述
工程建设资产部门(包括设施工程、施工、运营、物业管理以及拆除和处置活动)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大约贡献了全球 GDP 的 10% ,提供全球就业的 8%。
该行业分为不同的子行业。大约 38% 的部分(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可归为住宅。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约占整个施工量的 32%。机构和商业建筑占行业总量的 18%,工业用地和制造设施占剩余的 13%。
((下图 - 饼图 - 是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它不是可选的)). [1]
[1] 世界经济论坛 « 塑造建筑的未来:思维方式和技术的突破 » 2016
1.2 工程建设资产生命周期
术语“生命周期”是指已建成资产所经历的所有不同阶段,从初始概念到这些资产的最终生命周期结束阶段,无论它们是重新利用还是完全拆除。如何定义这些阶段以及阶段间的转换,包括一个阶段结束和一个阶段开始的,可能因地区而异,尤其是因国家/地区而异,特别是工程建设资产的设计、建造和用于其预期用途的阶段。不同地区对这些阶段的名称也可能不同。根据常见的国际分类,关键阶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生命周期结束。[1]
[1] ISO 19650-1:2018 认证
虽然这些阶段通常是连续的,但一个阶段开始而另一个阶段仍在进行中,或者阶段之间存在交互的情况并不少见。图 1 显示了典型的划分,尽管这种细分并不普遍。
图 1已工程建设资产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典型示例。根据司法管辖区和地区,阶段的具体名称和细分可能有所不同。
1.3 参与方
介绍
建筑行业包含广泛的参与方。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参与方,因为他们使用建筑基础设施并受其影响,但主要参与方是那些拥有、设计、建造、监管和支持建筑过程的人。
两个特殊的参与方群体是发起和授权工程建设资产项目的人(称为委托方)和执行设计和施工工作的人(称为被受托方)。
1.4 生命周期成本
工程建设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可能会花费大量资金。许多资产的初始成本将花费数千万到数十亿美元,其中每年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运营。虽然大多数决策都是根据设计和初始成本做出的,但运营阶段几乎总是工程建设资产生命周期中最昂贵的阶段。即使是线性基础设施,检查和维护资产的成本也可能累积到超过初始建设成本。
在一个阶段做出的决策几乎普遍限制了可以在后续阶段执行的工作,这意味着早期做出的决策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后续影响。
这种缓慢的创新步伐很重要,因为工程建设资产行业的范围和规模很大。设计和施工是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最大消耗者,消耗了全球约 50% 的钢铁产量和超过 30 亿吨的原材料。生产力的任何提高和现代创新流程的成功采用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全球生产力提高 1% 每年可以节省 1000 亿美元 。[1].
[1] 世界经济论坛 « 塑造建筑的未来:思维方式和技术的突破 » 2016
1.5 可持续发展
整个工程建设资产行业(不仅包括工程和施工,还包括运营、拆除和物业管理)是最高的单一能源消耗者 (约 35%),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38%)。工程建设资产行业的许多人认识到,这种情况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图 2 联合国全球建筑和施工状况报告(2020 年)
据估计,工程建设资产部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37%。为了实现 2030 年的目标,该行业需要每年减少 8.3% 的排放量。
然而,并非所有迹象都黯淡无光。许多举措正在引领更可持续实践的发展和采用。一些计划,例如 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导力)认证计划,是绿色建筑评级最广泛采用的机制。许多政府和私营业主鼓励采用更可持续的做法。这导致需要更有效和高效的方法来进行工程建设资产设计和开发
1.6 其他变革驱动因素
在过去 50 年中,在大多数国家,建筑业生产率的提高微乎其微,尤其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参见图 3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应历史趋势)。一些新技术和工具已经出现,但创新和创新的采用速度非常缓慢。
为什么这个行业的状况如此平淡无奇?根本原因多种多样,但有几个全球趋势是普遍被认同的因素:
- 缺乏创新和延迟采用。任何行业的命脉都是研发(R&D)。然而,研发的好处是长期的,而成本是在现在产生的。这种不匹配并不适合建筑行业所从事的项目驱动型业务,因此研发在这里受到的关注比其他行业要少。
- 流程不正式或流程执行的严谨性和一致性不足。建筑公司通常采用的流程通常缺乏成熟度。公司似乎通常更强调定义最终产品,而不是规划实际的施工过程。
- 项目之间的知识传递不足。尽管每个建设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建设过程本身的基本要素在不同项目中是重复的。因此,从一个项目中吸取的经验教训通常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后续项目。然而,很少有公司将这样的流程制度化。因此,过去的经验往往会丢失,项目继续严重依赖单个项目经理的专业知识。
- 项目监控薄弱。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对项目的监控不力。例如,在许多制造业中,会持续跟踪运营并收集大量数据。这样,如果出现问题,汽车制造商可以快速识别根本原因并立即有效地实施补救措施。很少有建筑公司以这种方式成立。
- 跨职能合作很少。传统的施工过程通常是连续的,反映了项目业主、设计师、施工商和关键供应商在项目不同阶段的投入。这种设置与复杂的施工规划相悖。理想情况下,价值链上所有参与方的知识应该在设计和规划过程的早期得到充分利用,但在目前的安排下,这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
- 与供应商的合作很少。对于许多大型承包商来说,采购策略涉及与关键供应商的长期关系;然而,最终决定通常仍然是在项目到项目的基础上临时做出的。在小型建筑公司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因为这些公司的采购几乎完全基于项目。
- 保守的公司文化。建筑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的环境,通常保留着保守的企业文化。人们普遍认为,建筑公司不够进步或具有前瞻性,这是有道理的。
- 年轻人才短缺,人才发展缺失。人们对建筑业雇主的印象相对较差,性别多样性不足,工作保障很少(由于行业的周期性)。因此,工程公司往往难以吸引有才华的员工加入他们的员工队伍。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公司,建筑公司的参与频率较低
模块 1 – 10 点总结(主要学习内容)
转到下一部分